12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 9成作文高手不会写议论文。“能入围的同学应该是作文基础相当不错的,但是让我们评委痛心的是,90%的参赛学生都没写成议论文,写议论文的同学中能提出分论点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让人尴尬的是,我们在评奖时,一看到写得像模像样的议论文,就急忙拉到特等奖里来。”著名杂文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无奈地说。在江苏省第八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的颁奖会上,丁帆、叶兆言、黄蓓佳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重量级评委谈到这次议论文比赛都痛心疾首。     
    作文高手都不会写议论文,其他学生的议论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只能说,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的思考力在不断萎缩、下降。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关心关注社会问题,敢于直言,表达青少年“身在斗室,心忧天下”的公共情怀,张扬思辩性思维。  
    可当今教育除了让孩子们背诵记忆,真正把孩子放到社会背景下培养的有几个?——就说作文教学吧,已经陷入了浓厚的“模式崇拜”中,如何取悦评委的好感,就如何做。为了得到高分,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就只能在模式化、三段论中不遗余力,通过投机取巧的装饰,将高考作文弄成花拳绣腿,猛一看差不多,仔细看却是一个“芦花枕头”,华而不实。这就是杂文家王栋生老师批评的“没东西写就在故纸堆里找东西,或是生搬硬造,这样写作文就像在三鹿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写出的只能是不值一看的烂文章。”久之,孩子独立张扬的个性思维、大胆创新的自我观点以及社会思考力就会逐渐萎缩。这种模式化将学生装到了一个四壁密闭的“应试之圈”中,缺乏鲜活和个性思维的冲击,自然也就会成为“思想哑巴”和“思维应声虫”,亦步亦趋,不敢逾越。  
    总会想到西方孩子特性独立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参加社区活动、慈善活动和公益组织,以及学生自己组织的一些研究性活动,身在校园,就将思维的触角伸到了社会各个角落,就对各种社会问题展开深刻、新颖甚至是很有专业深度的思考。在公共事件中,也不乏青少年们的活跃身影。因为评价机制和社会文化推崇这些批判性人才。谁不具备这种思维,反而是一种“不够优秀”的表现。所以,这两年,一些国内学生,成绩也许不是最优秀的,考取国内一流大学也许不能如愿,可因为社会实践活动显著,思考能力活跃,屡屡能得到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外名校的青睐。西方教育在批判性思维的挖掘和重视方面,值得借鉴。  
    人才竞争越来越呈现国际化,这就提醒我们,强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孩子思考能力的锻炼,注重对孩子公共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孩子身在学校,也具备心怀天下、求学济世的情怀,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朴素思维,这一点,真的不能再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