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怎样开头才能引人入胜

  文章怎样开头才算好?开头能抓住题目并紧扣中心、不落俗套、引人入胜就是好。下面介绍几种能引人入胜的开头方法。

  "设置疑团"法

  例如《妈妈变啦》: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是妈妈回来了。我和弟弟兴冲冲地迎了上去。怎么啦,妈妈一反往常,理也不理我们俩。愁云满脸,默默地放下提包就直往卧室走去。

  又如《我给爸爸打个分》:人人都有爸爸。要是有人问我:"你的爸爸怎么样?"我只能皱皱眉头叹口气。要是让我像老师批改作业那样,给爸爸打个分,那准会先打个"×",再写上"不及格"三个字。

  这两篇文章的开头新颖别致,用布下疑团的方法来烘托气氛。为什么"妈妈一反往常"?"我"为什么要给"爸爸"打个"不及格"?在读者心里留下了悬念,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

  "提问题"法

  例如《小猴吃"虱子"》:小猴为什么吃虱子?不要以为我在胡思乱想,这个奇怪的问题,是由一枚《给猴妈妈抓虱》的邮票引起的。

  又如《大姐"三怪"》:我的大姐邵翠红,她有"三怪",哪"三怪"呢?

  以上两篇文章的开头,都提出了非常有趣的问题:"小猴为什么吃虱子?""大姐有哪'三怪'呢?"这样就吸引读者急于读下文。

  "展示矛盾"法

  例如《悔恨》:自然科的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虽然我得了一百分,可是心里反而沉甸甸的,像压上了一块石头。

  又如《眼泪》:我是一个倔强的女孩子。在我的记忆中,不管是老师的批评,还是父母的责骂,都未曾使我流过泪,因而人们都说我是"硬汉子"。可是今天却泪水夺眶而出……

  多矛盾呀,得了一百分,心里却沉甸甸的;一向是"硬汉子",可是"今天却泪水夺眶而出"。这两篇开头展示了矛盾,然后引出下面的故事,怎么会不吸引人呢?

  "先声夺人"法

  例如《向你介绍我》:我这个人就是笨,学习成绩平平,有时还要开红灯。爸爸说我是"黄鱼脑袋";妈妈说我是"拉劳动车的坯子";奶奶稍微好一点,说我"开窍"可能比别人迟一点儿,因为她是退休教师。

  "就是笨""黄鱼脑袋""拉劳动车的坯子"小作者到底怎么了?读者一定会急于想读下文,这样的开头就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立意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同学任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人云亦云显陈旧。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的。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都较低。

  二是浅尝辄止显肤浅。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的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具体地说,他们的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

  三是剑走偏锋显消极。不遵从社会公认、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只想着一鸣惊人,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人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人提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等等。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

  四是贪多求全显盲目。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结果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感悟升格】

  《礼物》一文在叙述一对农村父女(女儿是"我"妈妈的学生)给"我"家送来一篮子鸡蛋,"我"妈妈当即拒绝了对方的礼物之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妈妈,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们父女俩送来的鸡蛋,把歪风邪气挡在了门外,您真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好人,那一刻,您在我的眼里变得异常高大,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从这段话来看,作者简单地将鸡蛋与其他礼物划上等号,没有认识到寄托在鸡蛋里面的是父女俩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结果错误地把农村父女送鸡蛋说成是"歪风邪气"。同时,对礼物一概拒绝,也是一种不加分析的绝对做法,不应该盲目赞扬。因此,修改这段话,应该准确把握父女俩的内心世界,辨证看待是否收礼的行为,从而实现立意的高远和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