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一个竹篮,无论干什么都要带着它。在老家时,它陪伴奶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城市里,它又陪着奶奶买菜、跳广场舞。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我便被奶奶从温暖的被窝里拽出来,准备去农贸市场买菜。天有点冷,我缩着脖子提议打车。奶奶却一手拎着竹篮一手拽着我,边走边说:“步行环保,还能省钱哩!”我满肚子不情愿,却也没有办法。等走到农贸市场,我感觉腿脚像灌了铅一般,便坐在一旁等奶奶买菜。

奶奶挎着竹篮,佝偻瘦弱的身影在拎着红色、白色塑料袋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她大声和商户还价,成交了就说:“我不要塑料袋,给我直接装在篮子里。”卖鱼的商户也是性情中人,大手一挥说:“不收您钱,您随便拿。”奶奶笑着说:“老板谢谢您嘞,但我真用不惯,用竹篮环保。”大叔一愣,随即冲着奶奶竖起了大拇指。

买好菜,我们准备搭乘公交车回家。刚过早高峰,站台上有“上班族”留下的饮料瓶、食品包装袋。候车的年轻人似乎从未见过奶奶拎着的“大家伙”,悄悄打量着。我看看他们小巧精致的挎包、帅气沉稳的公文包,再不济也是拎着干净的塑料袋,顿时觉得有点窘迫。奶奶并不介意别人的目光,弯腰捡起空饮料瓶放到竹篮里,捡起食品包装袋放到垃圾箱里。我悄悄扯了扯她的衣袖小声地说:“奶奶,别捡了,这点空瓶子不值几个钱,而且脏兮兮的,多丢人啊。”

“环卫工人不容易,每天一大清早就起来清扫。我们顺手捡起来,能给他们带来方便。”奶奶说。听到奶奶的话,旁边的年轻人也弯腰捡起身边的食品包装袋。站台变得干净整洁了。

坐在公交车上,看着奶奶发白的鬓角,回想起刚才的事情,我不禁羞愧起来。我是一名高中生,却只会“纸上谈兵”;只有小学文化的奶奶,却将环保理念践行到生活中。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奶奶那一代人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那么,在这个资源充足、各项设施一应俱全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这么做吗?答案是肯定的。

公交车到站的提示声,将我的思绪从远方拉回。我接过奶奶手中的竹篮,只觉得心中暖暖的。我知道,今后,奶奶的竹篮会与我长久相伴。

更值得说道的是,儿子的节约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开空调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节制;知道一件衣服制作出来不容易,不再频繁买新衣;洗脸时不再任由水哗哗地流进下水道,而是用盆接住,留着冲马桶。低碳节能生活,使我们家的电费越来越少、水费越来越少、汽油费越来越少、医疗费越来越少……

平日里去超市或菜场,我会提醒家人带上一个大环保包用来装东西,这一做法,经常得到店家的称赞。去家对面的糕点店或熟食店,也会带上不锈钢饭盒。我想,如果大家都不使用塑料袋,那就不会有“白色垃圾”这个词了。

建设美丽中国,要从点滴细节做起。只要我们都做到节约能源、反对浪费,美丽中国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